德本科技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战史告诉我们什么心得体会(2篇)

时间:2025-05-03 11:03:55 浏览次数:

篇一:战史告诉我们什么心得体会

  

  辽沈战役历史心得体会

  以前历史课本上曾介绍过辽沈战役,此次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辽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

  观看《辽沈战役》影片,查了相关内容得知,在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后,国内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决定首先在东北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并制定了相应方针政策,定了主力南下北宁线(今京沈铁路),攻克锦州,把敌人关在东北就地歼灭的作战方针。开始时,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不愿南下锦州作战,企图回师长春。在毛泽东批评和纠正了林彪在攻锦(州)打援问题上的犹豫之后,东北野战军按照中共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发起辽沈战役。

  1948年9月12日,第四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东北野战军在林彪、罗荣桓指挥下开始攻锦作战,全歼守敌近9万人,生俘国民党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锦州的解放促使长春守敌一部分起义,其余全部投降。东北野战军乘胜追击,于11月2日解放沈阳、营口。东北全境获得解放。辽沈战役历时52天,歼敌47.2万人。人民解放军从此在数量上也对国民党军队有了优势,使中国革命形势发展到一个新的转折点。

  这次观看《辽沈战役》,让我对这段历史又有了新的认识。影片中气势恢宏的战斗场景、催人泪下的牺牲精神时刻提醒着我现今美好兴奋的生活来之不易,这是我们的革命先烈用热血之躯铸就的幸福,用满腔的热情换来的安逸。他们生活在吃不饱、穿不暖并备受压迫的环境中还能毅然为了国家牺牲小我、奉献国家,那成长在幸福摇篮并享受着生活的安逸的我们不是更应该为了国家努力奋斗吗?我们要时刻铭记先烈的奉献精神,努力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二:战史告诉我们什么心得体会

  

  学战史战例战将战斗英雄故事心得体会

  篇1:

  今天,我读完了《红色经典传奇》这本书,掩卷沉思,时光穿越了近百年。在我面前展示了一群共产党人艰辛而光辉的奋斗历程。

  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人抛头颅,洒鲜血,凭借自己的机智和勇敢,为完成建党建国的伟大事业,用智慧和生命镌刻了一幅改天换地的灿烂画卷。书中的一个个英雄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软硬不吃的铁将军》这个故事中讲的叶挺同志。他有着头可断,血可流,志不可屈的高贵品质。为了粹碎敌人的阴谋,在坐牢期间,他写下了“宝贵不能888*888,威武不能屈”,“坐牢三个月,胜读十年书”等字句,表达了他严守节操,与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也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崇高气节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马克思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为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建设一个伟大的新中国,共产党人奇迹般地将“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将石油钻杆钻进了外国人眼中打不出石油的地心,也将通讯卫星送上了祖先们梦里也没有到过的白云。在世界第三大河流长江上,实现了“高峡出平湖”的伟大构想,更在浩瀚的太空,留下了国人深刻而永不磨灭的足迹……

  读完了这本书,我深深地懂得了:幸福的生活是劳动创造的,也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勤奋学习,艰苦奋斗,努力开拓,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篇2:

  战斗中,他冲锋在前、九死一生,四次大功、四次小功的功勋荣誉却从不提及,连家人都不曾知晓。

  转业时,他主动放弃留在武汉、广州海关等工作的机会,申请回到家乡支援建设。他说:“好机会留给战友,我在哪儿都一样为人民服务。”

  他,就是94岁的鞍山海城市退伍老兵张贵斌,一位有着70年党龄的老党员,在深藏荣誉功勋中坚守着共产党人的初心,用一生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人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深藏荣誉功勋七十载

  “祖国更强大了,为祖国骄傲,为祖国自豪,跟着共产党走,我们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10月2日,谈起前一天收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时的心情,张贵斌仍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

  10月1日,张贵斌早早就起床了,吃过早饭,穿上军装、戴好军帽,便迫不及待地守在电视机旁。“牺牲的战友们没有等到今天的好时光,我要替他们好好看看我们的国家,看看今天我们祖国的繁荣昌盛。”谈起那段血与火的岁月,泪水在张贵斌眼里打转。

  1948年,鞍山解放后,出生在海城西柳镇小码头村的张贵斌决定参加解放军。“因为把地主家的驴弄丢了,我爹丧了命,哥哥被国民党抓走充壮丁,旧社会让我家家破人亡。”张贵斌说,虽然当时自己刚结婚不久,妻子也有了身孕,但怀着对旧社会的仇恨,也为了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他还是毅然选择了参军。

  刚进入,张贵斌便赶上了塔山阻击战。虽然是一名新兵,但张贵斌却非常勇敢,7天6夜的战斗中,他始终守卫在阵地上,枪不离手。“敌机不停地轰炸,炮弹炸伤了腿,我就包扎一下继续上,有战友倒下了,就抢时间把他们背回来。”

  张贵斌哽咽地说,一场战斗下来,全连只活下来3个人,“牺牲战友的遗物都在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这些年我没能常去看他们……”

  因在塔山阻击战中表现英勇,张贵斌获得“人民功臣”荣誉称号,并记大功一次。1949年,作为战斗英雄代表,他在北京接受了毛泽东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1949年2月6日,那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天,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说到这,张贵斌伸出3个手指,“当时全连才3名党员,就有我一个,光荣不足”

  从那时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成了张贵斌最大的追求。随后,他又随转战东北、华北、华中南,先后立大功、小功数次,1954年因伤转业,回到家乡支援建设,但他始终将立功证书藏在柜底,从未向家人和外人提及。

  “今年进行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时,根据老人家带来的证明材料和后来我们进行的档案查阅证实,老人家在战斗中先后立大功4次、小功4次,为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鞍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抚科科长王久泽说,老英雄张贵斌舍生忘死、报效祖国,深藏荣誉功勋七十载的事迹,让他们深深感动。

  坚守初心一心为民

  “我爸转业时,组织上给他提供了留在武汉或广州海关等部门工作的机会,他执意把机会留给战友,说自己在哪儿都一样为人民服务。”张贵斌的二女儿张英说,父亲身上信仰坚定、心系群众、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共产党人优秀品格,让全家人十分钦佩。

  事实也正如张英所言,回到家乡后,张贵斌先后在村党支部、信用社任过负责人,之后又担任过供电所所长,再后来到了农电局工作。然而,无论在哪个岗

  位,张贵斌都始终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践行着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回乡第一年,张贵斌被推选为小码头乡生产社委员,由于生产社刚成立,没有生产条件,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120元的复员疗养费用全都拿了出来,为社里买了3匹马和一驾马车,通过跑运输增加社员的收入。“他做信用社主任那会儿,记得有困难户贷款还不上了,他就自己掏钱给还,作为村书记,他也是事事做在先,啥事都替咱村民着想,大伙打心里敬佩他、信服他。”83岁的王素清是张贵斌家的老邻居,谈起这名老兵,同样满口都是称赞。

  不只是为了群众,张贵斌也处处为国家着想。这几年张贵斌因病常住院,他是离休干部,医药费全额报销,可以住医疗条件好的医院,也可以住得时间长一点,可张贵斌从来都是感觉有了好转就出院。他跟子女说:“我都好了,就别浪费国家的资源。”买药也不让家人去报销,全拿工资的钱去买。他说,国家给自己的工资不少了,不能再花国家的钱。

  从硝烟炮火中成长起来的张贵斌,很少计较得失,他始终任劳任怨,对于物质的追求,更是简单又简单。虽然现在和老伴住在30平方米的房子里,可张贵斌却说,够住了,过上这么好的日子,享受到国家给的待遇,已经得到太多,不应该再要求什么,和老伴在一起平平安安的,比啥都强。

  “相比于牺牲的战友,我很幸福,特别是,作为一名党员,对照党章,我需要做的还有很多,这些其实不算什么。”面对人们对自己“舍生忘死、报效祖国,深藏荣誉、甘于奉献”的称赞,张贵斌这样说道。

  篇3: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许多多的人为革命而牺牲。这周,老师布置了读革命的故事后,我看了,触动了我的心!

  一直生活在幸福生活中的我们,似乎已淡忘为了革命捐躯的那些人们!二十四烈士、叶挺、杨靖宇、黄励、刘胡兰、江姐……

  生活在幸福里的我们,往往会将历史忘却。但这些鲜红的名字,却时时提醒着我们,不要忘却历史!不忘那伟大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胜利!

  革命先烈们!是他们,用鲜血写成了一个又一个的传奇,是他们,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坚韧不拔的不屈精神,什么是英明勇敢!

  出生于富商家庭的刘国志,当亲友得知其被捕后,利用上层社会关系解救他,其五哥买通特务头子营救,只要他在悔过书上签字,脱离共产党便可以摆脱这地狱般的痛苦煎熬!但他断然拒绝了!并不是他不珍惜生命!并不是他不渴望自由!而是他在亲情与酷刑、生与死之间的选择中,他毅然选择了后者!他说:“我没有玷污党的荣誉,我死而无愧!”“有党在,我就等于没有死!”的这种革命信念。“生命曾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为了党和新中国,许许多多的年轻人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国民党太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以为用酷刑(如用鞭子抽、残忍的电刑等)便可以使人屈服!他们错了!

  年轻人是不断会加入共产党的,而国民党却以为杀了一个,就有一片会屈服!难道这是杀鸡给猴看吗?错了!这种坚定的革命信念是不可能所被抽几下辫子,杀几个人所磨灭的。

  联系到革命,我不禁要问:为什么孙中山要革命,但蒋介石却要反革命!他们不都是国民党吗?其实,蒋介石的观点与孙中山的观点是大不相同的原因是,他们的环境不同:孙中山是处于腐败的清朝政府,看遍了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的生活,所以他立志要*这鱼肉百姓的清朝政府!而蒋介石呢?生活在民国已建立

  之时,突然有个组织要站起来反对他,他肯定要镇压下去。

  生活在幸福时代的我们不能将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们忘却!他们永远生活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