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本科技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心得体会(3篇)

时间:2025-05-04 12:24:00 浏览次数:

篇一: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心得体会

  

  交流发言: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天地网格

  绘就美好生活新蓝图

  党的二十大指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作为省会中心城区的办事处,街道老旧小区多、公共单位多、楼宇经济及市场主体多,如何强化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是我们一直用心**的课题。今年以来,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市、区组织部门的悉心指导下,街道紧扣市委“五星”支部创建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践行“人在网中行、事在格中了”的理念,全面深化“三标”活动,大胆探索党建引领网格化基层治理新路径,着力在体系、机制、平台上下功,逐步实现基层治理“看得见、管得了、治理好二

  一、打桩定格强根基,织密“五星”联创“保障网二山雄有脊,房固靠梁。街道坚持小网格,大社会,建好网格,夯实桩基。一是科学划网。结合街情社情划分个二级网格、个三级网格,坚持“四分微网”工作法,以“就近、就便、就熟”为原则,将楼宇、驻街单位、沿街商户、项目工地等精细划分个微网格,实现一网全收。如:针对村回迁安置特点,以安置小区为区域划分个网格,同时将安置商业商户、写字楼宇、项目工地分类细化个微网格,精准管理。二是条块下网。整合政法、应急、公安等12个区下沉单位和街道职能部门,组织名工作人员下沉三级网格,建立社区、网格与职能部门联动机制,做到“人员下网、全科服务二三是业务入网。对标“五星支部”创建,将项工作任务纳入网格,明确了社会治理、便民服务、矛盾化解、疫情防控、治安巡

  防等工作职责,推动业务入网,实现“人在网中行、事在格中了、件件有回音、群众笑开颜二面对本轮疫情,社区党委运用“两同两化”模式、社区党委实行“党建+物业模式”,让物业负责人兼任网格长,一名网格长身后有几十人的网格力量,上门核酸、送菜到户等,居民需求第一时间服务到位,真正让群众感受到“党组织就在身边”,“服务看的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二、机制护航强调度,打出评星定星“组合拳二街道坚持小网格,大作为,健全“三端、四色、双评”网格工作机制,规范“五星”创建问题排查、发现、交办、处置、反馈、评价“六步工作法”,成为听民声、解民忧、暖民心的重要“密码”。一是创新“110”网格巡查机制,三端协同理问题。依托智慧平台,搭建社区治理端、物业服务端、居民微信端,创新网格“110”巡查工作法,网格员每天走街串巷1万步倾听社情民意,下沉人员每周至少开展一次“网格叮咚?敲门行动”,通过“铁脚板”,及时将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难心事收集上来,打通服务群众最后100米,实现服务群众“0”距离。同时,发动网格内物业人员、热心党员群众,随手拍发现问题,实现人人都是网格员,将治理的“神经末梢”延伸到每家每户。如:社区打造外卖小哥暖心驿站,已有名美团小哥主动认领“流动网格员”,为问题发现上了“双保险”。网格人员每月收集问题约200个,累计巡查发现问题3500余件,办结率95%。二是创新“四色联调”机制,多元联动解难题。健全红黄蓝绿四色分类处理、三级联调机制,三级网格长能处理的为绿色;化解不了的问题为黄色,社区依托党群议事厅、美好生活实践站,组织网格长、下沉单位、群众联合调处;需要街道解决的为蓝色,定期召开联席分析会,协商解决;需要区级权限解决的问题为红色,上报解决,确保

  “小事不出楼院、大事不出网格、难事不出街道”。目前,已协调解决难题20余个。如:社区网格长巡查发现存在一处违法搭建,二级网格长运用联调机制,组织执法中队、公安等下沉人员联合研判、联动执法,仅用一天就拆除了违建。三是创新网格“双评双议”机制,自动生成“五星”。建立网格化工作评议机制,组织辖区威信高、热心肠的楼院长和“两代表一委员”80余人,组建“居民议事会”,参与网格评议10余次;健全业绩自动生成机制,尝试将五星支部27项工作任务纳入智慧平台,定期对网格和网格员工作进行初评,力争自动生成星级评定,并将结果作为年底评优评先、职级晋升的重要依据,切实激发网格化基层治理活力。目前,街道获评市级十佳百优、“两优一先”、优秀网格长等20名,占社区数的50%,3名三级网格长在全区社区干部遴选中脱颖而出。

  三、搭台赋能强互融,释放五星入网"新势能:我们坚持小网格,大融合,既谈家常“小事”,也议发展“大事”,通过打造四个平台,以“五星支部”创建赋能高质量发展。一是打造网格数治平台,搭建平安法治“智慧芯二率先以村改居为试点,针对租房户占总人口数三分之二的特点,建成了党建引领网格化智慧平台,构建了智慧网格、智慧党群、智慧防疫、智慧应急、智慧城管、便民生活圈六大功能板块,整合了微感知系统、天眼系统等,建成智慧哨兵124个,通过大数据归纳研判、问题可视化分析,线上适时调度,社区服务“马上到家”,提升了群众的归属感、安全感。目前,累计开展警民恳谈会12场,排查隐患267处,辖区案件发生率较去年同期下降32.6%。三级网格长说,现在不仅平台可以直接对问题进行甄别派发,村民也可以通过随手拍“一杆子桶到顶”,反映问题更方便了,解决问题更快了。二是打

  造红色物业示范平台,当好网格共建共享“红管家率先建成全省首个红色物业,升级打造亚新红色物业创新实践基地,推行“365”工作模式,加强社区、红色物业、业委会三方联动,指导红色物业认领无主管楼院18个,同时引导公共单位、双报到党员认领网格事务,激活了基层治理的“一池春水”。如:红色物业接管个楼院,社区组织物业人员、党员志愿者当好“红管家”、“服务员”,本轮疫情中实现了零病例、零投诉。同时,各社区聚焦“三个起来”,党旗飘扬在抗疫一线,党徽亮出使命担当,党员奔走在大街小巷,涌现了夫妻档、父子档、家庭组等一大批志愿服务典型,成为一道靓丽的抗疫风景线。三是打造光合共创平台,架好网格和谐幸福

  “连心桥”。建立网格排查群众需求清单,依托光合共创平台,把公益服务、社区治理项目植入网格。如:辖区是一个年代久远的筒子楼,安全隐患多,环境脏乱差,接到网格长反馈意见后,我们立即实施“楼院变形记”项目,募集资金近20万元进行改造,实现了楼院华丽蝶变,赢得了群众交口称赞。街道已累计实施项目95个,撬动社会资金近2000万元,受益群众10万余人次。点等项目荣获全国、省市荣誉,社区荣获“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四是打造联盟党建平台,“盟”生宜业兴业网格“共同体”。坚持将微网格与联盟党委、党员工作站等平台结合,组织社区、职能科室人员当好微网格员、“首席服务官”和“金牌店小二”,打造宜业兴业的温馨港湾。疫情防控期间,我们主动帮助楼宇闭环管理,组织上门核酸,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企业的影响,受到了广泛好评。如:等8栋楼宇入驻企业余家,总营业额达XX亿元,成为街区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营业额达70亿元,实现了疫情冲击下

  产业“逆势上扬”。同时,街道街道成功蝉联省文明单位,连续八年荣获综合考核优秀单位。

  发展时不我待,基层治理任重道远。作为党建引领网格化基层治理的践行者,多年的基层工作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一是基层党组织是主心骨,出现率越高,群众的信赖感就越强。只有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当好基层治理的领航员,群众的主心骨。二是服务是网格的灵魂,网格虽小天地大。只有带着满腔的热情和责任投身网格,事不畏难,全身心为群众服务,才能用我们的温度换来群众的态度,才能得到群众认可,赢得群众口碑。三是群众是圣人。只有到群众中去,和群众打成一片,把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智慧发挥出来,才能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美好愿景。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三标”活动,抓实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贡献淮河力量。

篇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心得体会

  

  2021学习《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心得体会范文2篇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党建工作也将面临更多的新形势和新问题,面对这些新形势和新问题,继续不断与时俱进,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真正实现基层治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常态化

  心得体会范文1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治理水平现代化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要义。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将加强创新基层治理作为城乡高质量发展的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多措并举推动基层治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强化党建引领,疏通基层治理“脉络体系”。理念是前行的导航仪,同时也是基层治理科学化推行的思想保障。作为基层,要始终扛好党建引领这面大旗,将党群服务中心作为治理工作的切入点,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党建工作的理念、载体和机制,通过“互联网+”手段推进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使社区宣传手段更多样、管理手段更完备、工作手段更有力。树立创新开拓和资源整合理念,把建设社区作为推动社区信息化的有力抓手,使社区党建大数据有效整合信息技术资源,不断拓展社区党建工作的内涵和外延,激发党建红色“驱动力”。

  强化网格覆盖,夯实数据支撑“筋骨体魄”。网格化作为基层治

  理的创新手段,近几年来在全国很多地区都得以推广,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此,作为基层要充分依托“网络+网格化”工作方法,合理设置党小组分布,整合小区物业、业委会、社会团体等社区资源入网格开展治理,实现网格党组织的全面覆盖。

  坚持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坚持全周期管理理念,强化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分步实施,向基层放权赋能,减轻基层负担。

  坚持党建带群建,更好履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职责。统筹基层党组织和群团组织资源配置,支持群团组织承担公共服务职能。培育扶持基层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建设开发社区信息系统和简便应用软件,提高基层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提升政策宣传、民情沟通、便民服务效能,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充分考虑老年人习惯,推行适老化和无障碍信息服务,保留必要的线下办事服务渠道。

  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关键,以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重点,以改革创新和制度建设、能力建设为抓手,建立健全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推动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提高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心得体会范文2近期,我认真学习了《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我们党推动党建引领创新基层治理,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带动我国社会治理水平迈上“新台阶”,是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有力举措。

  《意见》指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全面完善,基层政权坚强有力,基层群众自治充满活力,基层公共服务精准高效,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坚实,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治理能力水平,社区是关键。要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城市基层党建示范提升工程。着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持续增强党支部“五化”建设质效。选优配强社区干部、党员队伍,积极推进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常态化从严管理社区“两委”班子,建立健全社区干部任期目标管理、年度评议考核、规范“微权力”运行等制度机制。对于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倒排,应抓实抓细“六个一”整顿措施,健全街道联点领导定期到社区指导工作机制和整顿验收责任机制。

  健全自治共治机制,凝聚基层治理合力,党建要引领。通过强化政治引领、打造战斗堡垒、凝聚红色力量,推动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把党的力量和主张传递到“神经末梢”“最后一公里”。干部在本职岗位中、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扬担当精神,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基础,贡献力量。要广泛动员干部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通过参加主题党日活动、“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联系困难群众、确定服务项目、认领微心

  愿、提出合理建议等形式,参与到社区和农村的建设、管理、服务中,让党员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作用、为民服务。

  基层治理国家治理的基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相辅相成,直接决定着经济社会是否能持续发展、繁荣和稳定。我们应结合工作实际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以奋斗姿态,为国家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篇三: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心得体会

  

  研讨发言:以党建引领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党的领导是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证。要不断深化对党建规律的认识,在党建引领下,深刻把握基层治理的发展脉络、核心要义、实践要求和价值目标,切实发挥高质量党建的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质效。

  一、发挥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社会治理,要着力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政治、思想、组织等方面的核心引领作用。其中,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基层治理的根本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基层治理的核心理念,要综合运用治理手段,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应坚持以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重要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完善党建引领,特别是强化政治引领、思想引领、组织引领、制度引领和技术引领。

  政治引领,要求基层党组织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置于首位,确保基层治理沿着党指引的正确方向前进;思想引领,要求将思想建设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紧密结合,凝聚思想共识,形成奋进力量,促进基层治理朝着社会化、专业化的方向不断迈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组织引领,就是通过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朝着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实现基层党组织与基层治理的高效结合;制度引领,主要指加强对党员的教育与管理,依法依规开展基层治理,引导带动党员干部严格履行职责,让基层党组织变得更加坚强有力;技术引领,就是及时把先进技术应用于基层治理中,推动基层治理信息化、智能化。

  二、坚持问题导向,提升党建引领能力

  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引领能力建设是根本。没有强有力的党建引领能力,基层治理的成效就会大打折扣。要增强党建引领能力,突出理念、组织、机制、技术等方面建设,坚持问题导向,**治理难题,不断推升基层治理效能。

  一是突出理念引领,开创基层治理崭新格局。引领群众构建平安共同体,共筑联防联治的社会治理网络,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意识和水平,优化基层治理形式和方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党

  建工作与基层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业务工作互融互促,推动基层治理精细化、智慧化,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二是突出组织引领,打造基层治理战斗堡垒。发挥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政治领导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把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优势转为基层治理效能。因地制宜成立民生服务类、治安联动类和新兴行业类专业社会组织,将安全工作纳入各类组织的日常工作中。以各类党组织为核心、众多专业社会组织为支撑,形成“小核心、大团队”基层组织结构。

  三是突出机制引领,促进基层治理主动服务。建立联合对接服务机制,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着重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建立矛盾多方化解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对各类社会矛盾分主次、分类别、分阶段、分规模实施精准化解。

  四是突出技术引领,构建基层治理智能系统。将新兴数字技术运用于社会服务,形成更加智能化、精细化的社会治理新形态。建立客观、准确、实时的基层治理分析评估系统,将基层治理的着眼点放到前瞻治理、前期处置上来。